激光影院凭什么打开电视巨屏时代

临近年底海信带来了一款颇具科技气息的产品——激光影院,事实上这类产品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低调亮相过,但这一次海信出了推出100吋新品,还扩充了85吋和120吋两种新规格,并为产品具备了颇为高调的发布会,甚至海信还牵头联合上下游厂商组建了激光电视产业联盟,誓要让这款产品主导未来高端大屏市场。
投影电视的时机到来
或许很多人对这款激光影院似乎并不十分了解,所谓激光电视其实是采用激光光源的投影设备,搭配无边框幕布海信将其升级为有幕无屏的激光影院电视。相较于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电视产品,所谓激光电视在大尺寸屏幕领域至少在两个方面有绝对的优势:一个是性价比;另一个是观看的舒适程度。事实上这两点优势正是源自其投影的本质,一直以来投影都想取代电视,成为更流行的家用显示设备,但家用投影这一品类最终还是没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至于人们为什么依然偏向选择平板电视,相信除了自身技术上的不成熟外,更最主要的原因是观念因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平板电视的形象是一款家用电器,而提起投影,更多人偏向认定其是办公用品,甚至并不知道投影产品一直以来都有家用投影这个细分的品类,即便是极少数了解投影产品的用户也不会将投影当作电视来使用。
但是今天情形稍微有些变化,先从技术层面上看,激光光源的引入,至少解决了投影作为电视使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投影画面是反射式画面,虽然观看起来更为舒适,但易受环境光影响,而更高效的激光光源搭配特制幕布可以适当的缓解这个问题;另外相较于传统的投影灯泡,激光光源使用寿命也更长,如果按照每天5小时的观看时长来算,一般的激光投影设备的使用寿命在5~10年,这与我们目前使用的电视寿命大体相仿,而传统的投影灯泡寿命基本上仅为几千小时,充当电视使用需要定期更换灯泡。
为了解决人们观念上的误差,一些厂商开始尝使用电视的概念来包装投影,例如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极米无屏电视,而海信高调发布激光影院,看似是在用家庭影院的概念做电视,其本质上是在用电视的概念包装投影,至于海信为什么要在这个阶段大推投影电视,细细思忖其实也并不蹊跷。
打开巨屏时代也面临更多挑战
近年来整个电视市场趋于成熟,其表现在经过连续十几年的增长后目前整个电视市场空间的容量已经达到边界,而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中,传统的电视厂商又迎来了诸如乐视、小米、风行等一系列互联网厂商的入侵,新晋者的出现也极大的刺激着传统厂商,除了智能电视,4K、曲面、量子点、OLED的新技术、新标签也凸显了电视市场的热闹景象。而这样热闹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越来越明确的用户需求,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在售的电视平均尺寸大致在40.7吋左右,中国市场的平均尺寸大概在44吋左右,预计明年平局尺寸将突破50吋,用户对电视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大屏和更出众的视听享受。而相较于平板电视,在超过80吋的大屏幕领域,目前投影既不存在技术障碍,在整体成本上又低于液晶平板电视,对于有大屏或巨屏需求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更优的选择。
此外发布激光影院或许是海信处于战略目的上的考虑,正如LG坚守OLED阵地,海信也将激光影院看作是继OLED后的新一代电视显示技术,这大概是概念上的误读,投影和电视一直以来都是两台并行发展的产品线,即使将投影包装成电视也不能改变本质上的技术差别,在未来投影是否会取代平板电视成为更主流的家用显示设备尚存在许多疑问。其实投影抢占电视市场并非首次,在此之前曾一度流行的背投电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海信推出激光影院,并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激光电视产业联盟,作为牵头人自然是希望引领电视产业走上一条差异化之路,虽然短期内看激光电视要比大尺寸的平板电视更有优势,但近年来液晶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下调,这同样是促成大屏设备流行的原因之一,但投影设备的成本降幅则缓慢的多,按照这样的趋势或许当成本不再是二者的差距,激光电视又将面临挑战。
我们的客厅已经进入大屏时代,接下来也将步入所谓的巨屏时代,激光电视是打开这一新时代的钥匙,然而OLED等技术带来的超薄及可卷曲等特性也同样是一种挑战,今天人们觉得投影比平板电视灵活,明天如果电视真的可以向幕布一样卷起来,你一定会觉得投影机器十分多余,不管怎么说科技总在不断进步,虽然激光电视可以打开客厅的巨屏时代,但是否能够在这个巨屏时代里继续称霸还是个未知数。
【本文为大公数码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撰稿:大公数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