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手机为何都卖不过iPhone?

现在购买智能手机的用户大致有两个选择,一种就是总是会让笔者推荐2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而领一种则是会选择购买iPhone。至于3000-4000价位的产品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包括小米、华为在内的智能手机厂商推出3000元以上的产品,但是依旧不如2000元价位的产品卖得火爆。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国产手机厂商发布了104款新机,其中只有14款的定价超过3000元,虽然官方并没有宣布手机销量,但是销量可想而知。根据电商平台公布的数据,目前销量排名前30 的Android 手机里,平均售价不过2100元左右。而且目前中国地区使用最多的Android 手机 是小米手机3。曾经能够与iPhone抗衡的HTC、索尼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已经不再是Android手机能卖出高价的时代了,那么3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为什么都不好卖呢?
在iPhone崛起之前,手机的形态用千奇百怪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外形比现在丰富的多。直到2010年,iPhone彻底的改变了手机的形态,其他厂商也基本放弃在键盘手机上的创新,智能手机通通变成了又薄又轻的板砖了,曾经的翻盖、滑盖以及各种千奇百怪的手机造型都消失了,几经进化后的智能手机通通变成了iPhone 一样扁平没有按键的直板触摸手机。
如今同质化是智能手机面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基本除去iPhone以外,全部都采用的是Android操作系统,使用相同的第三方UI。这对于2000元产品无可厚非,但是对于3000元以上的产品来说,想卖出更高的价格,必须通过足够的差异化让用户获得不同的体验,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的掏钱,但从最基本的外观开始,智能手机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为了强调外形上的不同,厂商们只有挖掘曾经不被人重视的细节,比如小米手机 4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还有乐视手机创新全悬浮屏幕,生来孤独求败等等,其实这些只是厂商宣传的噱头,然而这并没有起到什么用。
为什么在当下这个同质化严重的时代里,苹果依旧能够保持很好的销量?独有的新技术是产品卖得更贵、更好的一个好理由。在几年前,一部双核的小米手机和iPhone 4s,还能将处理器当做一个重点在发布会上花大篇幅讲解,而今天八核已经非常平常,四核甚至六核处理器都非常少见,Android阵营除去三星和华为两家以外,基本上都在使用高通和联发科的处理器,其中使用高通骁龙810处理器的就有包括HTC M9、小米Note、一加手机2等不下十款产品搭载,而且任何一款2000 元左右价位的手机都能应付日常的需求甚至是大型的游戏,那么用户为什么要多花一千多去购买更贵的手机呢?出去关键的处理器以外,手机里面用到的所有元件也变得千篇一律,处理器、屏幕、摄像头、指纹识别等关键技术基本都只有两三家公司的产品可供选择。
对于当前的智能手机来说,创新已经到了瓶颈。其实不少厂商已经试图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进行创新,就像魅族的smartbar、三星的S Pen和双曲面屏幕等,厂商试图利用创新的手段冲破同质化的瓶颈,并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但事实上这些创新还处在雏形阶段,并且在应用的开发和适配方面给开发者造成困扰,最终导致消费者无法真正的从这些创新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所以对于现在的手机厂商来说,想要在3000-4000元市场站稳脚跟,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了。


- 撰稿:大公数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