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Android手机总是落后iPhone?

近些年业内评价苹果iPhone发布会用的最多的词语就是“缺乏创新”,苹果自iPhone 5之后确实缺乏颠覆性的创新,所以类似的言论也是逐年增多。虽然苹果无法用颠覆性的创新去改变手机 的形态,但是其加入的创新技术依旧引领着智能手机的潮流,比如iPhone 5s的Touch ID,到iPhone 6的Apple Pay,还有iPhone 6s搭载的3D Touch技术。
3D Touch技术是本次iPhone 6s发布最吸引人关注的技术,虽然之前国产手机上也有出现,比如华为的Mate s等,但是由于技术和生态的限制,并没有获得很高的关注,而且用户也没有从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其实类似指纹识别、NFC这些技术在Android阵营早就出现,但总是呈现出一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态势,处处落后于苹果,一直都呈现出了追赶的态势。在这种追赶的背后,反应了Android开放而又破碎的生态。
3D Touch之所以最受关注,是因为它未来或将改变智能手机的触控方式,让消费者们对手机操控有了全新的体验。而今年7月,中兴发布的AX0N手机就已经支持压力触控技术,而且在Mate S上,压力触控技术也得到了应用,但从体验上讲,苹果的3D Touch远比前两者更为丰富。iPhone的3D Touch更多充当“右键”,轻按APP出现快速导航,轻按“相机”就能率先选用拍照、自拍、录像功能,不必进入应用之后再去切换,而且新浪微博、微信等APP也将在iPhone 6s正式发售之后适配3D Touch,3D Touch甚至可以直接进入多任务界面,如果不是指纹是别的缘故,3D Touch已经可以取代Home键了。在生态圈的适配上,Android阵营虽然在技术上推出更早,但显然无法与苹果的体验相匹敌,虽然都采用了压力触控技术,但因生态的不同,终端体验的差异会很明显。
在3D Touch技术上,Android阵营已经不是第一次落后于苹果了,苹果在iPhone 5s上搭载了M7协处理器以及Touch ID,Android手机后期迅速跟进,但是直到今天,微信上成天晒步数的用户基本上都是iPhone用户,Android用户几乎都是通过第三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计步并同步到微信。至于Touch ID技术,Android阵营也是直到今天才追平了苹果,可是在应用支持方面,相关的成熟解决方案还是欠缺不少。
技术落后只是Android困难的冰山一角,对于Android阵营来说,相关技术的应用适配测试工作是繁琐复杂的的过程,需要完成从开发到测试的全过程,而且还要进行认证,并且适配上百款机型,与苹果iPhone屈指可数的几款机型相比,Android应用的适配过程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而且难度和成本也相当高。生态的碎片化趋势使得谷歌无力统辖旗下各个厂商,更无力构建类似于iOS的成熟生态圈,最终导致Touch ID技术、协处理器以及3D Touch等关键技术上都缺乏统一标准。
Android生态的碎片化对于谷歌来说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话题,面对群雄割据的局面,Android的碎片化问题会持续很长时间,各类核心技术、服务还是会出现滞后苹果的现象。所以缓解碎片化的问题成为了谷歌急切的需求。目前,谷歌正在通过增加服务和掌控预装应用的方式加大对Android系统的控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正在为安卓生态从开放到封闭进行铺路,但谷歌禁止厂商修改Android Wear做法实际上已经昭示了这一趋势。
但是加强对Android生态的控制确实也带来了一定的实际效果。本次谷歌最新推出Nexus 6P,其采用全新USB Type-C接口、圆形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无线充电功能、更大的相机传感器尺寸以及四色技术,脸部识别等新技术都被一并用上,作为安卓旗舰的标杆,Nexus 6P也将像iPhone6S一样引领安卓机的技术革新潮流。


- 撰稿:大公数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