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厂商的OEM之路走得通吗?

最近,国内手机厂商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曾经身为中国智能手机 出货量顶梁柱的联想、中兴分别宣布将会进军OEM代工之路,此前也有消息称华为将会为新一代的Nexus进行代工。其实早先中国厂商大多是从代工起家,然后逐渐成立自己的品牌,而现在中兴、联想重返OEM之路,实际上是在当下一个性价比对于消费者吸引力逐渐减弱的大背景下,国内拥有自主生产能力的厂商,为自己寻得的另一条出路,虽然代工利润不及卖手机赚的多,但是此举提升手机制造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保存自己实力,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但是,作为传统厂商,重返OEM之路真的那么好走吗?
其实很多大厂商都有在为其他品牌进行代工的现象,其中以三星为代表,几年来iPhone的处理器一直都是由三星负责生产制造。作为较早进入智能手机行业的厂商来说,“中华酷联”在国内都有非常庞大的手机和平板制造工厂,其中联想更是制定了年产值一亿部的目标,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手机需求量下降,工厂开工率不足,庞大的工厂面临危机,因此联想中兴等厂商才会产生了进入代工市场的动机。
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许多互联网品牌受到供应链和生产成本的限制,以OEM的形式委托其他代工厂生产,分布在东莞、深圳等地的大中小型代工厂由此崛起,其中以富士康为代表,还有和硕、比亚迪、英华达等。代工厂的兴起自然也带来一些问题。作为全球最热销的产品,苹果iPhone的订单占据了富士康一半的资源,直接导致富士康对于其他品牌的分配量,进而导致其他品牌的产量受到限制,这也是小米等互联网品牌”购机基本靠抢”的原因之一。所以,诸如联想、中兴看准了当前代工厂的现状,决定重返OEM之路,虽然相比生产手机代工获得的利润少得可怜,只要保存好自身实力,卷土重来大有机会。
虽然厂商们的如意算盘打的不错,但是实际情况真的能如其所愿吗?首先,目前国内的智能手机已经有了不错的成绩,在销量上已经成功阻挡了国外品牌的入侵,同时还蚕食掉不少国外品牌的份额,但是目前国内厂商依旧面临的问题就是创新以及核心技术的瓶颈,做为代工厂业务对技术的要求是基本条件,如果只有规模,没有技术的话,很难把控这项业务。而且,虽然目前代工市场一片大好,但其实质是非常严峻的,智能手机增长放缓导致OEM厂商生存困难,整个代工行业都面临着的危机。在这样的没有市场空间的情况下,传统厂商再入局似乎有些晚。
另外,现在很多代工厂虽然不想宏达和华为一样,推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但是知名度却是不容小觑的,比如富士康、和硕、英华达等,已经拥有包括苹果、小米在内的庞大的客户群体,具备一定的规模,如今传统厂商再以后来者的身份进入代工行业,在缺乏优势的条件下,与他们竞争,成功几率很小。
国内的手机厂商正在迎来一场寒冬,在销量不高和产能剩余的情况下选择代工不失为一条出路,首先避免了大规模裁员,维护品牌形象;其次可以抵御手机市场寒流来袭;第三,代工还能帮助公司在生产技术和工艺上保持先进。但是光靠代工是无法填饱肚子的,如果想发展壮大还得从自家产品销量入手,走精品路线,尽快实现盈利,用自己的销量带动制造工厂的运作。如果未来在工业和工艺上有所突破,自然在代工能力方面更具优势,届时再涉足手机代工产业会比现在更容易。


- 撰稿:大公数码
